包头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包头大学

[切换城市]
包头站> 包头教育> 包头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

内蒙古科技大学

英文名: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 简称:“内科大”,“IMUST” 所在地:包头 院校代码:10127 类型:综合类

省属重点大学卓越计划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 内蒙古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内蒙古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共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教师中,正高级职称204人,副高级职称516人,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者占80%以上。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0人、自治区教坛新秀4人、自治区教学团队11个;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乌兰夫基金奖获得者、内蒙古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人才等88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李梅、李保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梅中组部“千人计划”:王亚雄自治区教学名师:刘宗昌、张璞、张雪峰、武文斐、蔡禄、石琳、罗果萍、崔桂梅、杨吉春、赵根田

  • 贾桂霄
  • 2002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在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及材料科学系做博士后工作。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师。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固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重大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实验室等6项科研项目。现主持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和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背景:  1998.9 – 2002.7 山西大学化学教育 获得 学士 学位  2002.9 – 2007.7 福州大学物理化学 获得 博士 学位  工作经验:  2007 年7月 - 2009 年1 月,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  2009 年4月 –至今,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电子邮件: guixiao.jia@163.com  从事专业:  化学和纳米、陶瓷材料微观结构及其性质的模拟。  从事教学:  主讲《结构陶瓷》和《结构化学》  研究设备及软件:  Dell 128+64 核高性能服务器,VASP、Gaussian、Dmol3和CASTEP软件。  承担科研项目:  2009.10-2011.10: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  2011 - 2013: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科研成果:  1. Junqian Li, Guixiao Jia, Yongfan Zhang, Yong Chen, Chem. Mater. 18(2006), 3579-3584: Bond-Curvature Effect of Sidewall [2+1] Cycloaddition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 New Criterion To the Adduct Structures (SCI收录,影响因子:5.104)  2. Junqian Li, Guixiao Jia, Yongfan Zhang, Chem. Eur. J. 13 (2007), 6430-6436: The Chemical Anisotropie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Fullerenes Caused by the Curvature Directivity (SCI收录,影响因子:4.907)  3. Guixiao Jia, Junqian Li, Yongfan Zhang, Chem. Phys. Lett. 418 (2006), 40-45: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Hydrogenation of a Chiral Single-Wall (6, 4) Carbon Nanotube: 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SCI收录,影响因子:2.438)  4. Guixiao Jia, Junqian Li, Yongfan Zhang, Acta Chim. Sinica, 63 (2005), 97-102: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the Tubular Radius Effects of Zigzag Carbon Nanotubes with Finite Size (SCI收录,影响因子:0.845)  5. Guixiao Jia, Junqian Li, Yi Li, Lingang Chen, Yong Chen, Chinese J. Struct. Chem. 26 (2007), 1308-1314: Orbital Interaction of Epoxidation on the Same Curvature Bond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CI收录,影响因子:0.669)  6. Guixiao Jia, Yongfan Zhang, Yong Chen, Junqian Li, The 9th Countrywide Quantum Chemistry Conference, Guilin, Oct. 2005: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 on the Adsorption of the Hydrogen Molecule on the Sidewall of the (6,4)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会议论文)  7. Yongfan Zhang, Yi Li, Guixiao Jia, Junqian Li, Acta Chim. Sinica, 63(2005), 581-586: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the Hydrogen-Adsorbed Armchair Carbon Nanotube (SCI收录,影响因子:0.845)  8. Guixiao Jia, Junqian Li, Yi Li, Yong Chen, Yongfan Zhang, Int. J. Quantum Chem.109(2009),668-678: A New Criterion of the Reactivities on the Defect Region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CI收录,影响因子:1.368)  9. G.X. Jia, R.Q. Zhang, W.J. Zhang and Th. Frauenheim, J. Phys. Chem. C, 113(2009), 8829–8835: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Adsorption of F4-TCNQ Molecule on C(100)-2×1: H Surfaces (SCI收录,影响因子:4.1)  10. “方向曲率理论”的研究论文被引用于2008年美国科学出版的“Chemistry of Carbon Nanotubes”书(作者:Vladimir A. Basiuk and Elena V. Basiuk)中第一卷第三章“Curvature, Aromaticity and Reactivity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作者:Zhen Zhou, Xin Lu, Zhongfang Chen)
  • 李建超
  • 李建超,1972年6月生,2002年3月于东北大学轧制过程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硕士学位,2006年9月于东 北大学电磁材料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硕士生导师,并兼连铸理论及新技术委 员会委员及秘书。先后参加了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包头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其中包头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已经通过内蒙古科技厅组 织的科学成果鉴定。近年来参加了包钢、太钢、宣钢及莱钢等横向科研项目8余项,其中包括《太钢一炼方坯连铸机二冷配水优化设计》、《太钢第二炼钢厂 2Cr13生产方案咨询及3#连铸机二冷配水优化设计研究》、《太钢第二炼钢厂3#连铸机铸坯在结晶器内的行为分析研究》、《宣钢4#方坯连铸机二冷配水 优化设计和实施及铸坯质量检验、判定体系》及《莱钢大方坯特钢连铸过程动态二冷配水软件开发》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篇。  研究方向  1)材料加工过程的数值计算  2)高效连铸新技术  3)电磁冶金技术  主讲课程  1)本科生教学:连铸连轧,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材料科学进展  2)研究生教学:ANSYS程序及其应用  主要成果  学术论文:  1) Li Jianchao, Cui Jianzhong, Ma Yonglin, Wang Baofeng. FEM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Billet Rolling in Oval Roll-Profile.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2004,11(2):30-33  2) Jianchao Li, Baofeng Wang, Yonglin Ma, Jianzhong Cui. Effect of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on Inner Quality of High Carbon Steel Bloom.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425(2006): 201-204  3) J.C.Li, B.F.Wang, J.Z.Cui,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Four-strand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Casting Aluminum Alloy,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2007,20(3): 157-166  4) Li Jianchao,Wang Baofeng,Ma Yonglin,Cui Jianzhong.. Effect of mould material on billet quality under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Casting Aluminum,CHINA FOUNDRY, 2006, 3(4): 288-292  5) 李建超,麻永林,王宝峰,等. 连铸坯轧重轨变形规律有限元模拟.塑性工程学报,2005,12(6):20-22  6) 李建超,崔建忠,王宝峰,麻永林. 大方坯连铸跨结晶器电磁搅拌的数值模拟. 东北大学学报,2006,27(5):497-500  7) 李建超,崔建忠,王宝峰,麻永林. 低频电磁铸造6063铝合金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有色铸造及有色合金,2006,26(2):87-89  8) 李建超,崔建忠,王宝峰,麻永林. 小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的数值模拟,炼钢,2007,23 (1):35-39  9) 李建超,崔建忠,王宝峰,麻永林. 大方坯连铸二冷区电磁搅拌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金属热处理,2007,32(8):69-71
  • 李保卫
  • 李保卫,男,1960年9月生,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白云鄂博矿稀土及铌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工程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生产力促进协会副理事长、包头市科协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95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997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被包头市政府评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并记科技一等功;2000年被IVB Network Conference(世界名人协会)授予“World Outstanding Public Figures(世界知名人士)”;2000年获“包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一等奖;200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0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5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06年被中国科协授予“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200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科教兴区特别奖”;2007年被乌兰夫基金会授予“第五届乌兰夫基金奖”。李保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钢铁冶金新工艺新技术、白云鄂博矿稀土及铌资源利用,主持承担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政府重大资助基金项目等3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12项,出版专著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40余篇。  科研成就和贡献:  (1)辐射传热和燃烧过程的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了辐射传热的本质,针对辐射换热提出了比热流参数的概念,并将辐射换热的热流方程改造为随机热流方程;在此基础上,将辐射发射的随机论与传输的决定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辐射传热输运方程(也称“工程热辐射L-H方程”)。之后,针对顶吹转炉,把液滴运动、燃烧和流动过程有机结合,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炼钢转炉内二次燃烧过程的数学模拟问题,结果被工业实践证实,得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学者的高度评价。  该成果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利用该成果开发的“燃烧过程优化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被包钢带钢厂采用,创造了2200万元的经济效益,2002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200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2)高效连铸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主持研究了二次精炼、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连铸二次冷却等高效连铸关键性技术,开发了真空精炼全过程三维数学模型和计算软件,对RH、LF精炼工艺进行了优化,提出了连铸“结晶器+扇形段”双区电磁搅拌思想,设计了扇形段电磁搅拌器。研究成果在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太原钢铁公司、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莱芜钢铁公司等大型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应用效果,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2006年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稀土及铌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及应用  主持开展了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先后开发了钆及其合金、锰锗锑系列合金、稀土锰钙钛矿等12个系列的磁致冷材料,在钆及其合金系中获得了最大3.2K的室温磁热效应,并与包头稀土研究院合作,在国内研制了第一台磁制冷设备。利用浇铸-快淬、机械合金化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储氢合金材料,详细地考察制备工艺和各种取代元素的影响,在Re-Mg-Ni、Mg-Zr-Ni系金属间化合物中,发现了较好的储氢性能。  目前,正在进行白云鄂博矿铌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在铌资源选冶新技术、稀土尾矿制备微晶玻璃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  附1: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1)“室温稀土磁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0-2002  (2)“强旋流条件下高温低氧燃烧过程NOx的产生及抑制机理研究”,科技部重大基础前期研究973专项,2005-2007  (3)“燃气炉内湍流流动对NOx生成的作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7  (4)“稀土氧化物电解槽热场和流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6  (5)“通用火焰炉热过程模拟软件的开发”,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2002-2003  (6)“燃烧过程优化技术与计算机控制”,内蒙古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1-2003  (7)“包头白云鄂博矿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包头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4-2007  (8)“高效连铸过程关键性技术的研究”,2002-2004  (9)“白云鄂博矿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重大资助项目,2007-2009  附2: 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  (1)高速铁路钢轨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993年),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  (3)燃烧过程优化技术与计算机控制(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4)高效连铸过程关键技术的研究(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5)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炉内辐射传热(1993年),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6)包钢燃烧过程优化技术与计算机控制(2003年),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7)高风温热风炉技术(2007年),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8)钢锭传搁时间热状态计算机模拟的研究(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9)热风炉节能与优化技术的开发与研究(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0)加热炉数学模型及计算机优化烧钢自动控制系统(1999年),冶金工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1)氧气顶吹转炉内的二次燃烧过程数学模型(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冶金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  (12)现代连铸关键工艺过程理论化研究及其应用(2007年),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  附3: 代表性论著  (1) 沈颐身,李保卫,吴懋林. 冶金传输原理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年.  (2) 贺友多,传输理论与计算,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年.(参编)  (3) 高文兵,郝书辰.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协调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8年.(参编)  (4) Bao-wei Li, Yang-huan Zhang, Zhong-wang Wu et al. Effects of the substitution of Mn for Ni on 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as-cast and quenched La0.5Ce0.2Mg0.3Co0.4 Ni2.6-xMnx (x=0-0.4) electrode allo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8, 33(1): 141-148  (5) Gui Wang, Bing Lu, Shiliang Zhang et al. Chemical synthesi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La0.67-XGdX)Sr0.33MnO3 using amorphous molecular alloy as precursors, Journ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07, 22(2):183-186  (6) B. W. Zhang, B. W. Li. Growth kinetics of single inclusion particle in molten melts,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07, 20(2): 111-117  (7) Yong-lin Ma, Bao-feng Wang, Bao-wei Li et al. Electromagnetic Dam in Twin-Roll Strip Caster,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6, 13(2): 27-29  (8) Zengwu Zhao, Daqiang Cang, Wenfen Wu, Yike Li, Baowei. Li. New hybrid method combining heat flux method with Monte-Carlo method to analyze thermal radiation. J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Mineral Metallurgy Materials, 2006, 13(1): 25-28  (9) Bao-wei Li, Hui-ping Ren, Yang-huan Zhang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a0.7Mg0.3Ni2.55−xCo0.45Alx (x=0-0.4)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prepared by casting and rapid quenchi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6, 425(1-2): 399-405  (10) Yang-huan Zhang, Xiao-ying Han, Bao-wei Li et al. Effects of substituting Mg with Zr on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g2Ni-type electrode alloys prepar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07,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11) Hui-ping Ren,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et al. Effect of substituting Ni with Cu on the cycle stability of La0.7Mg0.3Ni2.55−xCo0.45Cux (x=0–0.4) electrode alloy prepared by casting and rapid quenching,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07, 58(3): 289-295  (12)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Hui-Ping Ren et al. Cycle stabilities of the La0.7Mg0.3Ni2.55−xCo0.45 Mx (M=Fe, Mn, Al; x= 0, 0.1) electrode alloys prepared by casting and rapid quenchi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13)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Hui-Ping Ren et al. Influences of the substitution of Fe for Ni on 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as-cast and quenched La0.7Mg0.3Co0.45 Ni2.55−xFex (x=0–0.4) electrode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14)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Hui-ping Ren et al. Effects of Cr add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and quenched La2Mg(Ni0.85Co0.15)9 electrode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436(1-2): 209-215  (15)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Ying Cai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a0.7Mg0.3Ni2.55−xCo0.45Mx (M=Cu, Cr, Al; x=0-0.4)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prepared by casting and rapid quench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7, 458(1-2): 67-72  (16) Yang-huan Zhang, Hui-ping Ren, Bao-wei Li et al. Effect of rapid quench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0.7Mg0.3Ni2.55−xCo0.45Alx (x=0-0.4) electrode alloys,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07, 58(7): 637-644  (17)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Hui-ping Ren et al. Investigation on 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cast and quenched La0.5Ce0.2Mg0.3Co0.4Ni2.6−xMnx (x=0-0.4) electrode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18) Yang-huan Zhang, Dong-liang Zhao, Bao-wei Li et al. Cycle stability of La0.7Mg0.3Ni2.55-x Co0.45Cux (x=0–0.4) electrode alloy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7, 17(4): 816-822  (19) Yang-huan Zhang, Dong-liang Zhao, Xiao-ying Han, Bao-wei Li et al.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alloyed (Mg1-xZrx)2Ni (x=0-0.1) electrode allo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7, 32 (14): 2830-2835  (20)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Hui-Ping Ren et al. Effects of substituting Ni with Al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as-cast and quenched La–Mg–Ni-based (PuNi3-type)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7, 105(1): 86-91  (21)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Hui-ping Ren et al. Effects of substituting Ni with Cu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cast and quenched La0.7Mg0.3Ni2.55-x Co0.45Cux (x=0-0.4) electrode allo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7, 32(15): 3420-3426  (22) Yang-huan Zhang, Xiao-ping Dong, Bao-wei Li et al. Micro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a0.75Mg0.25Ni3.5Mx (M=Ni, Co; x=0-0.6)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23) Yang-huan Zhang, Bao-wei Li, Hui-ping Ren et al. Investigation on 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as-cast and -quenched La0.7Mg0.3Ni2.55-xFex (x=0-0.4) electrode allo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7, 32(18): 4627-4634.  (24) Yang-huan Zhang, Xiao-ying Han, Bao-wei Li et al.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g2−xZrxNi (x=0-0.6) electrode alloys prepar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8, 450(1-2): 208-214  (25) Baowei Li, Zengwu Zhao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in a reheating furnace with multi-swirling-burners,J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3, 10(5): 202-302  (26) Baowei Li, Youduo He, Ligang Ding et al. Study on transfer simulation of radiant heat exchange,Proc. Int. Conf. on Modell. and Simul. in Metall. Eng. and Mater. Sci., Chinese society for metals, June 11-13, 1996, Beijing, China: 116-118.  (27) Baowei Li, Youduo He, Y. Sahai. Study on the Post Combustion in BOF,Proc. Int. Conf. on Modell. and Simul. in Metall. Eng. and Mater. Sci., Chinese Society For Metals, June 11-13, 1996, Beijing, China: 297-303  (28) Baowei Li, Youduo He. Droplet Generation, Movement and Heat Transfer in BOF,Proc. Int. Sym. on Iron and Steel, 1994, Chicago, USA.  (29) 赵增武, 李保卫, 武文斐等. 高温空气平焰燃烧过程的数值分析与比较,冶金能源,2007, 26(1): 21-23  (30) 李解,王正德,李保卫. 水热合成La0.17Ca0.13- xBaxMnO3化合物及其磁热性能的研究,稀土,2007,28(1): 48-51  (31) 张羊换,李保卫,蔡颖等. 快淬La-Mg-Ni系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1): 108-112  (32) 张羊换,李保卫,任慧平等. 添加硼对La-Mg-Ni系(PuNi3-型)贮氢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2007, 38(2): 218-224  (33) 张邦文,李保卫. 聚合物有序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7,(5):171-173  (34) 张羊换,李保卫,蔡颖等. La0.7Mg0.3Ni2.55-xCo0.45Alx (x=0-0.4) 贮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8): 1320-1325.  (35) 李解,王正德,李保卫. 水热合成La0.65Ca0.18Sr0.17MnO3及其磁热效应的研究,稀有金属,2006,30(4): 534-537  (36) 麻永林,王宝峰,李保卫等. 扇形段电磁搅拌对U71Mn重轨钢质量的影响,钢铁,2006,41(2): 23-26  (37) 赵增武,李保卫,武文斐等. 一种辐射传热混合模拟方法,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7(4):423-426  (38) 张邦文,李保卫,贺友多. 金属熔体中夹杂物的生长动力学,钢铁研究学报,2005,21(6): 36-40  (39) 张邦文, 谢长生, 李保卫. 原位制备表面增强复合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 33(10): 13-15  (40) 麻永林, 王宝峰, 李保卫等. 结晶器/足辊区电磁搅拌的数值分析,钢铁,2004, 39(suppl): 662-664  (41) 麻永林, 王宝峰, 李保卫等. 扇形段电磁搅拌对82B钢连铸坯成分和组织的影响. 特殊钢, 2003, 24(6): 45-47.  (42) 李保卫, 赵增武, 李义科等. 多旋流烧嘴加热炉内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钢铁,2003,38(2): 55-57.  (43) 刘忠杰,刘中兴,李保卫等. 稀土熔盐电解过程电极双电层对电场的影响,稀有金属,2003,27(2): 242-245  (44) 李保卫,赵增武,张雪峰等. 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 8(6): 548-553  (45) 武文斐,任雁秋,李保卫等. 包钢带钢厂加热炉燃烧过程计算机控制的研究,冶金自动化, 2002, 26(4): 41-44  (46) 张雪峰,李保卫,徐楚韶等. 氧气顶吹转炉中泡沫渣内部二次燃烧的数学模型,燃烧科学与技术,1998, 4(2): 137-143.  (47) 李保卫,贺友多, Sahai. 顶吹转炉内二次燃烧初期的一个数学模型,金属学报,1996,32(2):169-174  (48) 张胤,李保卫,贺友多. 处理辐射传热的一个新热流数学模型,燃烧科学与技术,1996, 2(1): 78-82  (49) 李保卫,贺友多,丁立刚等. 辐射换热的输运模拟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17(2):239-243.  (50) 李保卫,贺友多. 顶吹转炉内金属液滴的产生、运动及传热的数学模型,金属学报,1995,31(4):b145-150.  (51) 李保卫,贺友多. 氧气顶吹转炉二次燃烧过程中的传热模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12.  (52) 李保卫,贺友多. 炉膛内三维温度场的Monte-Carlo解法,钢铁,1994,29(11):68-72.  (53) 张胤,李保卫,贺友多. 热流法计算高温炉内的辐射传热,钢铁研究学报,1994,6(1): 23-28  (54) 李保卫,贺友多. 处理辐射传热的一个热流数学模型,钢铁研究学报,1992,4(3):9-13.  附4: 国家发明专利  (1)蜂窝陶瓷格子砖,公开(公告)号:ZL02238548.7  (2)磁液体磁制冷的冷反馈系统,公开(公告)号:ZL02143636.3  (3)稀土倍半硫化物的低温制备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0999332  (4)富稀土、铌、萤石稀选尾矿微晶玻璃及制造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1024554  (5)用于温度和应力传感器的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公开(公告)号: CN1876705  (6)从铁、稀土、铌多金属矿选铌工艺(2007年),受理号:200710307236.X  (7)超声波滚筒磁选机(2007年),受理号:200710307237.4  (8)用于矿物和化合物分离及提纯的湿式高梯度介电选机(2007年),受理号:200710306213.7
  • 安胜利
  • 安胜利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冶金工程、稀土功能材料、陶瓷材料和材料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计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计划、内蒙古自治区攻关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 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基金、包头市攻关项目、企业科研项目等30余项,主持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 录16篇、ISTP收录4篇,国际会议大会报告5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出版专著2 部、教材1部,获国家专利授权3项,另有4项发明专利申请正在审查中。  安胜利教授1999.10-2000.12在瑞典皇家工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1-2003.7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1.4被聘为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胜利教授现为教育部“金属材料及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国家科学技 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政府特贴专家、自治区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包头市科技创新优秀人才、自治 区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等。  发表论文:  1.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FCs for Direct Utilization of Hydrocarbon Fuels. Solid State Ionics. 175, 2004.(2.19;5)(SCI、EI收录)  2. Charicterization of Cu-CeO2 Direct Hydrocarbon Anodes in a Solid Sate Fuel Cells with Lanthanum Gallate Electrolyte. Solid State Ionics. 175,2004.(2.19;3)(SCI、EI收录)  3.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0.8Sr0.2Cu0.95 Fe0.05O2.5-δ, J.Rare Earths, 24(Sup), 2006.(0.368)(SCI、EI收录)  4. Study on thermal expansion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MgO-PSZ, Solid State Ionics, 121(1-4), 1999. (2.19;10)(SCI、EI收录)
  • 杨吉春
  • 杨吉春,男,1963年5月生,博士,教授,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学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机械学会材料分会理事,内蒙古金属学会炼钢学会委员。主要从事洁净钢冶炼,稀土、氮化合金在钢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洁净钢冶炼  主要利用钢中添加稀土、钙、镁等金属元素来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排除、尺寸和形态控制,利用真空技术去除钢中气体及杂质元素的技术研究以及炉渣精炼技术研究  2. 稀土、氮化合金在钢中的应用  主要稀土元素对钢水的脱氧和脱硫技术研究、钢中稀土固溶技术以及稀土系列微合金钢的开发研究、利用氮化合金冶炼高氮钢技术研究  奖励与荣誉  2012年 新时期冶金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2009年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 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  2011年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0年 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7年 《铜冶炼技术》,获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  2006年 中间包连续测温装置,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钢铁冶金原理》、《炼钢工艺学》、《连续铸钢》、《冶金新技术讲座》等本科生课程与《钢铁冶金学》、《连续铸钢与特种冶金》等研究生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内蒙古高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其它项目2项。  科研成果  1. 《中间包连续测温装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2002EC000110)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刘晓,杨吉春,高学中.稀土2Cr13不锈钢夹杂物的变质及对冲击韧性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32(5):605~609.(EI: 20102513030817)  2. 刘晓,杨吉春,高学中.稀土2Cr13不锈钢中夹杂物的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钢铁,2010,45(3):65~69.  LIU Xiao, YANG Ji-chun, YANG Lin, GAO Xue-zhong. Effect of Ce on Inclusions and Impact Property of 2Cr13 Stainless Stee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2010,17(12):59~64.(SCI: 701GC)  王福龙,杨吉春,邓小和,赵凤光,左立杰.Y-Mg复合变质对SS400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稀有金属,2010,34(3):336~340.  Yang Jichun, Liu Nan. Effect of nitroge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20MnSi at high temper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194-196, p 213-217, 2011. (EI:20111113753827)  6. 杨吉春,刘南.氮对GCr15轴承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特殊钢, 2011, 32(3):68~70.  7. 杨吉春,刘南.氮含量对Cr12N合金高温形变行为的影响.特殊钢, 2011, 32(4):50~52.  8. Yang Jichun, Liu Nan.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Bearing Steel GCr15.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311-313, p 948-952, 2011. (EI:20113914364777)  9. 杨吉春,赵丙新,左立杰,聂亚丽.GCr15轴承钢LF含BaO精炼渣系脱硫研究. 特殊钢, 2012, 33(3):15~17.  10. 杨吉春,左立杰,赵丙新,聂亚丽.稀土对X7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特殊钢, 2012, 33(5):49~50.  11. 杨吉春,聂亚丽,左立杰,赵丙新.稀土Ce-La对SS400钢晶粒度及夹杂物变性的影响.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2,10:38~41.  授权专利  安胜利, 赵文广, 杨吉春,中间包连续测温装置(ZL01276754.9), 实用新型专利.  出版著作  杨吉春,董方译著.《铜冶炼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杨吉春,罗果萍,董方编著. 《钢铁冶金600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  赵文广,杨吉春等编.《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  杨吉春.《连续铸钢生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  5.杨吉春,罗果萍,董方编著. 《钢铁冶金800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1
  • 罗果萍
  • 罗果萍,女,1964年4月生,硕士,教授,材料与冶金学院学术副院长,兼冶金工程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包头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环保评估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及宝钢科技外聘审稿专家。主要从事冶金新理论新技术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组建了白云鄂博特殊矿炼铁原料制备与高炉炼铁新技术研究梯队,在白云鄂博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了我国特殊矿烧结理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领域  白云鄂博特殊矿烧结理论与技术  主要包括白云鄂博特殊矿烧结复合铁酸钙生成理论及烧结工艺优化研究,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了我国特殊矿烧结理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白云鄂博特殊矿球团理论与技术  主要包括白云鄂博特殊矿球团成矿理论、工艺优化以及链篦机—回转窑结圈抑制技术研究,在球团优化配矿、回转窑结圈机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3. 白云鄂博特殊矿高炉强化冶炼技术  主要涉及包钢特殊矿高炉冶炼新技术、高炉富氧喷煤技术攻关研究,攻克了特殊矿高炉强化冶炼技术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  奖励与荣誉  2008年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11年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  2012年 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  2012年 包头市“巾帼建功标兵”;  1995年 “包头特殊矿高炉富氧喷煤技术攻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包钢特殊矿低硅烧结与高炉合理炉料结构研究”,获经济效益1.6亿元/年,并获包钢科技进步奖励;  2009年 “新时期冶金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钢铁冶金原理》、《炼铁工艺学》、《铁矿粉造块》、《非高炉炼铁》、《冶金专业英语》等本科生课程与《冶金理论与工艺》研究生课程。  研究项目(近5年承担或完成的主要项目)  1. “白云鄂博铁矿中F、K、Na对烧结矿组成与结构的交互作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  2. “白云鄂博铁矿烧结复合铁酸钙生成机理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包钢特殊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结晶机理”,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 “包钢特殊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的应用研究”,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5. “包钢特殊矿低硅烧结与高炉合理炉料结构研究”,包钢横向课题;  6. “包钢西区120万吨球团链篦机—回转窑结圈机理与抑制措施研究”,包钢横向课题;  7. “高炉以前工序有害元素的循环富集研究” ,包钢横向课题;  8. “包钢特殊矿烧结基础特性与烧结工艺优化研究” ,包钢横向课题。  科研成果  1995年 “包头特殊矿高炉富氧喷煤技术攻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包钢特殊矿低硅烧结与高炉合理炉料结构研究”,获经济效益1.6亿元/年,并获包  钢科技进步奖励。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LUO Guo-ping, etc. Study on influence of K2O and Na2O on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sinter of Baotou iron and steel(Group)Co.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ronmaking,2009(第1作者,SCI, ISTP收录)  2. Guoping Luo, etc. Effects of compound silicate gangue on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sinter produced by Baiyunebo iron ore concentrat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94-196(2011) : 201-206.(第1作者,EI收录)  3. Guangjie Zhang, Guoping Luo,etc. Study on synthesis of aegirine in Baiyunebo iron ore by solid phase reaction. The Second China Energy Scientist, (2010)263-266 (通讯作者, ISTP收录)  4. Qianbing Lu, Guoping Luo, etc. Study on Formation of Complex Calcium Ferrite in Sintering Solid Phase Reaction for K-feldspar System of KAlSi3O8-CaO-Fe2O3-CaF2. The Second China Energy Scientist,(2010)124-127 (通讯作者, ISTP收录)  5. WANG Yi-ci, LUO Guo-ping, etc. Influence of K, Na, F on calcium ferrite generation during solid phase reaction of sintering process.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ronmaking,(2009)243-247.( SCI, ISTP收录)  6. ZHANG Fang, LUO Guo-ping, etc. Research on the binding phase strength of low silicon sinter of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ronmaking,(2009)258-262.( SCI, ISTP收录)  7. Yuecong Wang,Yici Wang,Guoping Luo,etc. Study on therm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dium pyroxenite in Baiyunebo iron or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194-196(2011):185-189 ( EI收录)  8. WANG Yi-ci, ZHANG Jian-liang, ZHANG Fang, LUO Guo-ping.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lcium ferrite in low silicon sinter.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1,18(10):1-7. ( SCI收录)  9. 罗果萍, 孙国龙, 等. 包钢常用铁矿粉烧结基础特性[J]. 过程工程学报, 2008, 8(S1): 198-204. (第1作者,EI收录)  10. LUO Guo-ping, BAN Yan, WANG Yi-ci. The occurrence of special components in blast furnace slag of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 AdvancesinManufacturingTechnology.2012,220-223,117-122.( 第1作者,EI 收录)  出版教材  杨吉春,罗果萍,董方 主编《钢铁冶金600问》.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  郭长庆, 罗果萍,安胜利 主编 《Electric Furnace Steel-making》.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03;  杨吉春,罗果萍,董方 主编《钢铁冶金800问》.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0。
  • 李梅
  • 李梅,女,1965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稀土学院 教授,科技与产业处处长,稀土学科带头人,“四个一”人才工程人才。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现代冶金新技术及应用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包头市玻璃材料工程研究中 心主任,自治区高校科研指导委员会委员,包头市政协委员,科协常委。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杂志编委,曾两次去日本参加中日 稀土技术合作研究。2002年和2008年两届被评为“中国优秀巾帼发明者”;2003年被评 为“包头市巾帼科技之星”;2004年被评为“包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全区知识产权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321工程人才”;2005年获得“内蒙古青年科技奖”;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技管理工作 者”,“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专利运用与产业化优秀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高校科技创新标兵”,“包头市优秀专家”;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2009年度中青年科技创新奖。  李梅教授20年来一直致力于稀土的科研、生产及教学工作,主要针对白云鄂博稀土矿开展稀土矿物分解,放射性废渣、废气、废水等的综合治理技术,湿法分离新工艺新技术,湿法分离水相出口产品功能化,铈基稀土化合物应用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  在稀土湿法产品的物性控制研究方面,针对稀土化合物的沉淀、结晶、生长、焙烧等反应过程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模型;发明了一系列不同物性稀土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取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铈基稀土化合物的应用技术开发方面,针对包头稀土矿中98%为轻稀土,其中氧化铈占50%,镨和钕用于钕铁硼磁性材料供不应求,而镧、铈,特 别是铈产品大量积压。为了变稀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打开轻稀土,特别是铈的应用面,进行了系列功能性稀土助剂的研究开发及相关机理的研究。成功开发了 镧、铈在橡胶和玻璃中的应用,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  近年来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No.20566001, No. 50662002, No. 20966007),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项目1项,科技部院所项目和服务企业项目各1项,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SCI收录11篇,EI收录6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其 中11项为第一发明人,授权11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包钢科技进 步二等奖四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  1)稀土湿法冶金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  2)稀土湿法冶金产品的物性控制研究  3)铈基稀土化合物的应用技术开发  主讲课程  1)本科教学:稀土元素及其分析化学;稀土湿法冶金  2)研究生教学:稀土材料学;稀土冶金学  学术成果  科研成果奖励  “大颗粒稀土化合物制备工艺开发” 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  “高纯单一稀土化合物提取技术研究”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996年  “特殊物化性状新型稀土化合物制备工艺开发” 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高纯稀土化合物提取技术研究”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  “萃取法生产高纯氧化铽、氧化镝”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  学术著作  1. 李梅,柳召刚, 吴锦绣,胡艳宏. 稀土元素及其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主要学术论文  1. *Mei Li, Zhaogang Liu, Yanhong Hu et al.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exZr1-xO2 Solid Solutions Promoted via Modification on Synthesis Method[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9, 340(10-12):78–84.  2. *LI Mei, WANG Mitang, LIU Zhaogang et al. Cerium dioxide with large particle size prepared by continuous precipitation[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9, 27(6): 991-996.  3. *Mei Li, Zhaogang Liu, Yanhong Hu et al.The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fluidity of large rare earth oxide particle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8, 320(1-3):78–84.  4. *Mei Li, Zhaogang Liu, Yanhong Hu et al. Effects of the synthesis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erium dioxide powder[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7, 301(1-3):153–157.  5. *李梅,李岩峰,柳召刚等. La掺杂CeO2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计算[J].稀土,2009,30(6):8-11.  6. Shouhong Xue, Chanbao Cao, *Mei Li, Ximin Xu, Joseph F. Chiang Direct Current Electro-Deposition of Ternary Fe48Co36Ni16 Alloy Nanorod Arrays[J].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 2009,1148(6):3-8.  7. Shouhong Xue, *Mei Li, Youhong Wang, Ximin Xu. Electrochemically synthesized binary alloy FeNi nanorod and nanotube arrays in polycarbonate membranes[J]. Thin Solid Films,2009,517(20):5922-5926.  8. LIU Zhaogang, *LI Mei, HU Yanhong et al. Preparation of large particle rare earth oxides byprecipitation with oxalic acid[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8,26(2):158-162.  9. *LI Mei,LIU Zhaogang,HU Yanhong et al. Effect of doping elements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eO2-ZrO2 solid solutions[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8,26(3):357-361.  10. *李梅,王丽,柳召刚,胡艳宏. 稀土在玻璃中的澄清和脱色作用的进展[J]. 硅酸盐通报,2008,27(3):568–572.  11. *李梅,柳召刚, 胡艳宏,王觅堂,励杭泉.掺杂元素对铈锆固溶体性能的影响[J]. 中国稀土学报,2008,26(5):530-535.  12. *李梅,李岩峰,柳召刚,胡艳宏,付海. Mn、Cu掺杂Ce-Zr固溶体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J].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8,36(6):3-7.  13. *Li Mei, Wang Mitang,Liu Zhaogang,Hu Yanhong,Wu Jingxiu. The study on the ultrafine ceria prepared by two step precipitation method[A].The 7th China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Nanotechnology Products Exposition[C],2008,武汉.  14. *李梅,吴锦绣,胡艳宏,柳召刚.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师与科研,2008,95:3-4.  15. *LiMei, ShiZhenxue, Liu Zhaogang, HuYanhong,WangMitang, LiHangquan.Effect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Behaviors of Cerium Oxide Nanopowders [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7,25(3):368-372.  16. *LiMei, ShiZhenxue, Liu Zhaogang, HuYanhong,WangMitang, LiHangquan.Study on Cerium Oxide Modified Natural Rubber [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7,25(专辑):138-141.  17. *李梅,柳召刚, 胡艳宏,王觅堂, 王丽,励杭泉.碳酸氢铵沉淀法制备大颗粒稀土氧化物的研究[J]. 稀有金属,2007,31(5):717-720.  18. *Mei Li, Zhaogang Liu, Yanhong Hu,Mitang Wang.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method to CeO2-ZrO2 solution performance[A].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technology Metal Complexes and Catalysis[C],Xilinhot,Inner Mongolia,China:125-127.  19.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碳酸氢铵沉淀法制备大颗粒稀土氧化物的研究[A].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C],内蒙古呼和浩特2007:626-610.  20. *李梅,史振学,柳召刚,胡艳宏,王觅堂,励杭泉. 表面改性对CeO2纳米粉体特性的影响[J].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6):765-768.  21. *李梅,柳召刚.铈基稀土氧化物粉体的制备及应用[J].中国稀土学报,2003,21(专辑): 16-22.  22. *Limei,Liuzhaog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O2 superfine powder[J].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3,21(6) 654-657.  23. *李梅,柳召刚. 氯乙烯加工用稀土助剂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2003, 27(6):819-823.  24. *李梅,柳召刚. 细氧化铈粉体的制备研究[J]. 中国稀土学报,2003,21(4).  25. *李梅,郭玉华,镨钕分离萃取剂的比较[J],稀土,1999,20(4):63.  26. *李梅,满拥军,碱度法生产荧光级氧化铕工艺改进研究[J],稀土,1998,19(6):14.  27. *李梅,立岩宏则,稀土元素高纯化技术开发与研究[A],中日稀土技术合作论文集[C],1997.  28. *Limei,Sunyuanhong,Study on Rare Earth Ferrocene Monocarboxylate Complexes[J].Journal of Rare Earths,1996,14(2):104.  29. *李梅,叶祖光,阳离子交换纤维色层法制备≥5N氧化铒的研究[J],稀土,1995 , 16(3):17 .  30. *Limei,Yezuguang,The Study of Using Cation Exchange Fiber to Prepare High Purity Er2O3[A].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re Eart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C]. 1995.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叶祖光,李梅,张瑞祥,张永超,白彦,马丽,刘玲声.一种阳离子交换纤维色层法制备≥5N单一中重稀土氧化物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94115903.5  李梅,满拥军,叶祖光,冷忠义.一种碱度法制备荧光级氧化铕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00138014.1  李梅.一种制备大颗粒氧化铈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310118563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郭瑞华,张永强,史振学.一种抛光用超细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510132522.8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王秀江,史振学.一种高比表面积纳米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510132523.2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郭瑞华.一种高比表面积纳米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5100017253  李梅,胡艳宏,柳召刚,张永强,王觅堂,王丽.一种高松装密度、低比表面积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710091231.8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张永强,王觅堂,付海.稀土助剂改性橡胶提高橡胶耐磨性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 200810196760.8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张永强,王觅堂,付海.稀土助剂改性橡胶提高橡胶弹性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 200810196763.1  杭美艳,李 斌,赵根田,赵俊梅,李梅,柳召刚.混凝土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国家发明专利,ZL200610091070.8  杭美艳,李 斌,赵根田,李梅,柳召刚.一种性能可调节的无收缩灌浆料,国家发明专利,ZL200610091071.2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张永强,王觅堂,张晓伟. 无色透明的强吸收紫外线的功能性玻璃,申请号200910164470.7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张永强,王觅堂,张晓伟. 强吸收紫外线的防眩目紫色玻璃,申请号200910258727.9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张永强,王觅堂,张晓伟. 新型强吸收紫外线、紫外线特种功能玻璃,已申报
  • 赵文广
  • 赵文广,男,1956年10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钢铁冶金新技术,氧离子与混合导体材料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1. 钢铁冶金新技术  主要铁矿石直接还原新技术,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应用  2. 离子与混合导体及器件  主要包括离子与混合导体材料组成,定硫传感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奖励与荣誉  2007年稀土氧化物离子与混合导体及器件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冶金实验基础》、《计算机在冶金中应用》等本科生课程与《近代冶金研究方法》、《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研究生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参加973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或参加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合作项目2项。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Wenguang Zhao, Shengli An, and Liang Ma, Process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2O3 and Sm2O3 Codoped CeO2 Electrolyte for Intermediate-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 J. Am. Ceram. Soc., 94(2011)  2. Wenguang Zhao, Xin Zhi, Shengli.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2O3/ZrO2-MgO-CeO2 Composite Coatings Prepared by Flame Spraying,A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022-6680(2011).  3. 赵文广、王泽斐等. 氧化铈掺杂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的热膨胀特性, 无机盐工业,43(3) (2011).  4. 赵文广、诸帅豪. 氧化钇对碳锰钢耐蚀性能的影响氧化钇对碳锰钢耐蚀性能的影响, 稀土 32(5), (2011).  5. 张玢、安雷、赵文广、安胜利,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Pr0.6-zSr0.4Co0.8Fe0.2O3-δ -SDC 性能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 30(2),(2012).  6. 赵文广、安胜利、宋希文,CeO2掺杂MgO-ZrO2陶瓷的阻抗特性,中国稀土学报 ,24(2), 2006年4月  授权专利  1. 宋希文, 安胜利, 赵文广, 冶金熔渣氧离子电导池 (ZL200510132521.3), 中国发明专利.  2. 安胜利, 郭巍, 赵文广, 宋希文, 张建旗, 赵永旺, 郭贵宝, 以酚醛树脂做碳源制备纳米碳管和碳纳米纤维的方法 (ZL200710160201.8), 中国发明专利.  出版著作  1.赵文广编著《电弧炉炼钢生产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02.  2.赵文广, 杨吉春主编《计算机在冶金中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1.
  • 柳召刚
  • 柳召刚,男,1965年5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稀土湿法冶金,轻稀土助剂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稀土湿法冶金  主要包括包头白云鄂博稀土及伴生资源的清洁化提取,稀土元素的分离,特殊物性稀土化合物的制备等。  2. 轻稀土助剂  主要包括稀土抛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在玻璃、橡胶、塑料中的应用等。  奖励与荣誉  2008年 “大颗粒稀土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开发”,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4年 “特殊物理化学性状新型稀土化合物的研制工艺开发”,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稀土冶金学》、《稀土元素化学》、《稀土功能材料》、《湿法冶金设备》等本科生课程与《稀土冶金学》、《稀土材料学》、《有色冶金学》等研究生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973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1项,其它项目10余项。  科研成果  1. “大颗粒稀土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开发”,2008年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已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特殊物理化学性状新型稀土化合物的研制工艺开发”,2004年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了小颗粒、大颗粒、高比表面积等特殊物性稀土化合物的制备工艺。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LIU Zhaogang, LI Mei, HU Yanhong, WANG Mitang, SHI Zhenxue. Preparation of large particle rare earth oxides by precipitation with oxalic acid[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8, 26(2):158-162.  2. 柳召刚, 李梅, 史振学, 胡艳宏, 王觅堂, 国树山. 草酸盐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铈的研究[J]. 中国稀土学报, 2008, 26(5):666-670.  柳召刚,闫淑君,王觅堂,李梅. Eu3+,Ce3+共掺硼硅酸锌玻璃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J]. 硅酸盐通报,2012,31(3):559-562.  Mei Li, Zhaogang Liu, Yanhong Hu, Mitang Wang.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exZr1−xO2 solid solutions promoted via modification on synthesis method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10,367(1-3,5):17–23.  Mei Li , Zhaogang Liu, Yanhong Hu, Zhenxue Shi. The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fluidity of large rare earth oxide particle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8,320(1-3):78–84.  LI Mei, LIU Zhaogang, HU Yanhong, WANG Mitang, LI Hangquan. Effect of doping elements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eO2-ZrO2 solid solutions[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8, 26(3):357-361.  Mei Li, Zhaogang Liu, Yanhong Hu, Zhenxue Shi, Hangquan Li. Effects of the synthesis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erium dioxide powder[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7,301(1-3):153–157.  郭文亮,柳召刚,王东杰,许延辉,刘海蛟. 制备工艺对La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J]. 稀土,2012,33(4):38-43.  李梅,柳召刚,王觅堂,等. 分馏萃取理论在白云鄂博尾矿稀土选矿工艺中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2,31(1):4-8.  李梅, 柳召刚, 胡艳宏, 王觅堂, 王丽,励杭泉. 碳酸氢铵沉淀法制备大颗粒稀土氧化物的研究[J]. 稀有金属, 2007, 31(5):717-720.  主要授权专利  柳召刚,李梅,胡艳宏,王觅堂,姜在勇,王海鸥. 环状稀土-钙锌热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201110199520.6),中国发明专利.  李梅,柳召刚,张栋梁,高凯,王觅堂,胡艳宏,张晓伟. 白云鄂博稀土精矿制备氯化稀土的新方法(201110221839.4),中国发明专利.  李梅,柳召刚,高凯,张栋梁,胡艳宏,王觅堂,张晓伟. 一种从白云鄂博尾矿中浮选稀土的方法(201110224271.1),中国发明专利.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张晓伟,张永强,刘佳. 混合型稀土精矿的氟碳铈矿与独居石矿的化学分离方法(201010600833.3),中国发明专利.  李梅,柳召刚,张晓伟,王觅堂,胡艳宏,张永强,邵明迪. 高透过率的节能环保玻璃(201010584638.6),中国发明专利.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等. 一种抛光用超细氧化铈的制备方法(200510132522.8),中国发明专利.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等. 一种高比表面积纳米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200510001725.3),中国发明专利.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等. 稀土助剂改性橡胶提高橡胶弹性的方法(200810190763.1),中国发明专利.  出版著作  李梅, 柳召刚, 吴锦锈, 胡艳宏编著《稀土元素及其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8.  柳召刚 参编, 吴文远 主编《稀土冶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
  • 姜银举
  • 姜银举,男,汉族,1965年3月生,内蒙古土左旗人。1987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0年元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0、1~2003.2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稀土冶金的研究工作。2003年3月至今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工作,从事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稀土》杂志第四届编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  稀土火法冶金  2. 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矿资源综合利用  奖励与荣誉  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包头钢铁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4项。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有色冶金原理》、《非高炉炼铁》、《稀土冶金工艺学(概论)》等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承担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教育厅项目1项,参加973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包头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了高纯单一稀土金属制备系列研究工作,开发出了高纯稀土金属镝、铽、钬、铒、镱、钆等产品。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Enriching Valuable Elements in Tailings Re-Concentration of Bayan Obo Mine by Direct Reduc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476-478 (2012) pp 236-240(Ei)  [2] Jiang yin-ju, Zhao zeng-wu,Xu Zhang-yin,Li Bao-wei.Basic Research on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iobium Compounds in CaO-SiO2-Al2O3 Slag[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476-478 (2012) pp 302-306(Ei)  [3] 姜银举,罗果萍,马小可,杨吉春,刘晓东,宋绍开.直接还原-渣金熔分法回收稀土储氢合金冶炼废渣[J]. 稀土,2012,33(6):53-56  [4] 姜银举,马小可,杨吉春,罗果萍,宋绍开.选择性氧化-渣金熔分法回收稀土储氢合金冶炼废渣[J]. 稀土,2012,33(5):47-49  [5] 姜银举,宋绍开,,马小可,杨吉春,刘晓东,罗果萍.从稀土储氢合金冶炼废渣中回收稀土镍钴合金的研究[J]. 稀土,2012,33(4):86-89  [6] 姜银举,张志军,宋绍开,解萍,郭海涛,徐掌印.用于熔盐电解的碳酸铈的冶金基础特性研究[J]. 稀土,2011,32(2):45-47  [7] 姜银举,解萍,郭海涛,徐掌印.氧化镨熔盐电解过程预还原反应的研究[J]. 稀土,2010,31(4):63-65  [8] 姜银举,郭海涛,解萍,焦伟利,徐掌印. 氧化铈熔盐电解过程预还原反应的冶金热力学分析[J]. 稀土,2010,31(2):28-30  [9] 姜银举,张小琴,郭海涛,王佐成. NH4GdF4的合成机理研究[J]. 稀土,2008,29(6):97-99  [10] 姜银举,张小琴,徐掌印,郭海涛,王佐成. NH4GdF4的合成及热分解特性的研究[J]. 稀土,2008,29(2):50-53  授权专利  姜银举,徐掌印,李佩璋,杨吉春,刘晓东,罗果萍,马小可,张峰,宋绍开.AB5型稀土系储氢合金冶炼废渣回收利用的方法(ZL201010114005.9), 中国发明专利.
  • 董方
  • 董方,男,1964年2月生,硕士,教授,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学术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钢铁冶金新工艺新技术、不锈钢生产工艺及性能和高性能镁铝合金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钢铁冶金新工艺新技术  主要涉及炼钢工艺技术、炉外精炼和连续铸钢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不锈钢生产工艺和性能研究。  2. 高性能镁铝合金研究  主要开展高性能变形镁铝合金方面的研究工作。  奖励与荣誉  2009年 新时期冶金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 第六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6年 中间包连续测温装置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铜冶炼技术》荣获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  2000年 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炼钢设计基础》、《炉外精炼》等本科生课程与《冶金新技术》、《炉外精炼》等研究生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负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一项,负责内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厅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并完成其它合作项目7项。  科研成果  参加完成的中间包连续测温装置项目,并应用于现场生产,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荣获自治区科技奖励。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Dong, Fang Su,Cheng Characteristics of Hot Ductility and Fracture in Micro-Alloyed Q345B Structural Steel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194-196 2011.  2. Dong,Fang Cai,Guo-Jun Effect of 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1Cr18Mn8Ni5N Stainless Stee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84-286 (2011)pp1126-1130.  Dong, Fang Su,Cheng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Microstructure Study of Micro-Alloy Q345B Structural Steel,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99-401 (2012)pp223-227.  4. 董方,蔡国君 铈的填加对1Cr18Mn8Ni5N不锈钢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1.第2期 Vol.23  5. 董方,宿成Q345B结构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模型 钢铁2011.9 Vol.46.  6. 董方,蔡国君 稀土铈对1Cr18Mn8Ni5N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钢铁2010.11 Vol.45.  7. 董方,蔡国君 稀土铈对202不锈钢夹杂物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中国稀土学报2010.28卷第3期.  8. 蔡国君,董方 202不锈钢中稀土铈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炼钢 2011.1.27(1).  9. 董方,柏媛媛 AZ31煤合金热成形过程中的本构关系 轻合金加工技术 2012,(10)Vol.40.62-65.  10. 宿成,董方 微合金Q345B板坯连铸的高温塑性 钢铁 2012,(8)Vol.47.65-69.  11. 董方,王艺慈,王宝峰 CSP结晶器保护渣固态渣膜结构和矿相的分析 特殊钢 2006,(1)VOL.27.  12. 董方,王艺慈,王宝峰 高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渣膜凝固结晶组织研究 炼钢 2006,(5)VOL.22.  授权专利  中间包连续测温装置(证书号 515352), 实用新型专利.  出版著作  译著《铜冶炼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2007年3月第二版。  《钢铁冶金600问》,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 刘宇雁
  • 刘宇雁,女,1963年8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炼钢新工艺、新技术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1.炼钢新工艺、新技术。  研究炼钢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对连铸坯组织、性能的影响。  2.稀土钢的质量控制。  研究稀土钢加入方法、稀土对铸坯高温热塑性影响、稀土对连铸坯轧后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先进计算方法,模拟材料生产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  奖励与荣誉  1996年 获冶金部教学成果一等奖、包头钢铁学院教改成果一等奖  1999年 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2005年 校级“教学优秀奖”  讲授课程  主要讲授《炼钢工艺学》、《连续铸钢》、《炉外精炼》、《炼钢生产系统的物流规则》、《特种冶炼技术》、《冶金概论》等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主要参加内蒙古科技厅重大、重点自然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高校研究基金项目2项,主持包钢科技项目“包钢重轨钢铸坯高温热塑性研究”;“ReⅡ稀土轨钢高温物理特性试验研究”2项。  科研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的包钢科技攻关项目“BNbRE稀土连铸坯热分析研究”,研究分析了稀土重轨钢组织形貌及热塑性,为新一代稀土钢轨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主要参加的包钢科技项目“提高B84沸腾钢锭成坯率轧制工艺研究”2001年获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加的《万能轧制百米钢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07获包头市科学技术特等奖,2009年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刘宇雁,包喜荣,陈林,任慧平.稀土重轨钢动态再结晶及其显微组织的研究[J].稀土.2008-2,29(1):85-87.  [2] Liu yuyan,Bao xirong. Rare Earth microalloied elements' influence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capability of X65 pipeline steel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8: 497-500 Suppl. 1 DEC 2010 SCI:717DO  [3] Liu Yuyan,Li Xingqian, Jin Zili.Based on CSP technics,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rare earth steel hot-rolled deformation behaviors [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295-297, p 1267-1273, 2011,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20113114190676  [4] Liu Yuyan,Wang Yang,Zhu Hu,Chen Lin.Effects of continuous rolling speed change rates on geometric dimension between two racks when rolling rail by universal pas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538-541, p 2941-2944, 2012,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II EI: 20124515656680  [5] Liu Yuyan, Hu Sheng, ChenLin.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ingle-pass deformation on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538-541, p 1175-1178, 2012,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II EI: 20124515656333  [6] Liu Yu-Yan, Wang Yan, Chen Lin.etc.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in cooling temperature field and bending deformation after rolling of 100-meter rail [J]. Frontiers of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Science II, 2011, v121-126, p4523-4527. EI: 20114714534038.  [7] 刘宇雁,包喜荣,陈林,刘平.37Mn5连铸坯高温热塑性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8,37(1):22-24  [8] 刘宇雁,包喜荣,陈林.BNbRE和BNbRE(V)重轨连铸坯高温热塑性[J],钢铁研究学报,2006,(18):131-135  授权专利  陈林,王建国,刘宇雁,“光弹塑性材料及制备方法”(ZL200910215306.8),发明专利.  出版著作  刘宇雁,王艺慈,编写《冶金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任务、指导书》(校级,2万字)
  • 王波
  • 王波,1974年11月生,2006年6月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 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冶金过程模拟,冶金过程新工艺新理论研究,冶金反应工程学。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 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企业资助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9篇次。  研究方向  1)工业过程仿真模拟,冶金过程新工艺新理论研究  2)冶金物理化学  主讲课程  1)传输理论,冶金能源与环保,冶金新技术  学术论文:  [1] WANG Bo,ZHANG Jieyu,FAN Junfei et al. Predicting the effect of delivery system configuration on flow and solidification in the pool of twin-roll strip casting. Light Metals 2008,TMS,New Orleans,USA,2008,pp.663~668.  [2] ZHANG Jieyu,WANG Bo,FAN Junfe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win-roll strip casting. Supplemental Proceedings: Volume 2: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Computation and modeling,TMS,New Orleans,USA,2008,pp.213~218.  [3] WANG Bo,ZHANG Jieyu,ZHANG Yin et al.Numerical analysis of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pool of a twin-roll strip caster.Ironmaking & Steelmaking,2008,35(1):75~80.  [4] WANG Bo,ZHANG Jieyu,HE Youduo et al.Investigation on eccentric agitation in the stirred vessel using 3D-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Chinese J.Chem.Eng.,2006,14(5):618~625.  [5] Bo Wang,Jieyu Zhang,Yin Zhang et al.Numerical and physical simulation of a twin-roll strip caster.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2006,13(5):393~400.  [6] WANG Bo, ZHANG Jie-yu, FAN Jun-fei et al. Water modeling of twin-roll strip casti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6, 13(1): 14~17.  [7] 王波,郭俊玉,张捷宇,等.板坯连铸异型中间包卷渣水模型实验研究.铸造技术,2007,28(4):504~507.  [8] 王波, 张捷宇,樊俊飞,等.双辊薄带连铸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27(3):204~206.  [9] 王波, 张捷宇, 贺友多,等.搅拌流场的三维LDV测量.中国稀土学报,2006,24(专辑):108~112.  [10] 王波,张捷宇,张胤,等.双辊薄带连铸布流系统的模拟优化研究.铸造技术,2006,27(7):707~710.  王波,张捷宇,安胜利,等.搅拌槽内三维流场的LDV测量.过程工程学报,2006,6(Supp. 1):13~17.
  • 王艺慈
  • 王艺慈,女,1975年11月生,硕士,副教授,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钢铁冶金新理论、新技术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炼铁原料  2.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奖励与荣誉  2011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2011年 “构建冶金工程专业特色的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2009年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优秀奖;  2008~2009年度内蒙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2009年,参与的“包钢低硅烧结试验研究及合理炉料结构分析”项目,获包钢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优化炉料结构,增产降耗可创直接经济效益1.6亿元;  2009年,“新时期冶金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改项目,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五);  2007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讲授课程  先后承担了“钢铁冶金原理”、“炼铁工艺学”、“炼铁设计基础”、“冶金耐火材料”,“冶金概论”,“铁合金”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  研究项目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横向课题3项。  科研成果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WANG Yi-ci, ZHANG Jian-liang, WANG Yue-cong, LUO Guo-ping.Solid Phase Synthetic Reaction of Sodium Pyroxene for Na2CO3-Fe(OH)3-H2SiO3 System .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1)(SCI收录)  2. Yici Wang, Jianliang Zhang, Qi Jiang, Guoping Luo .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during preparation of glass-ceramics from BF slag of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vol.581-582 : 836-841.(EI收录)  3. Yici Wang, Qi Jiang, Guoping Luo, Wenwu, Yu . Mutual influence of special components in Baotou Steel blast furnace slag on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glass. Journal of Metallurgy.2012:1-6.(国际期刊)  4. WANG Yi-ci, ZHANG Jian-liang, ZHANG Fang, LUO Guo-ping.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lcium Ferrite in Low Silicon Sinter,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18(10):1-7. (SCI收录)  5. Yuecong Wang, Yici Wang, Guoping Luo, Guangjie Zhang . Study on Therm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dium Pyroxenite in Baiyunebo Iron Or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Vol.194-196:185-189.(EI收录)  6. WANG Yi-ci, LUO Guo-ping, HAO Zhi-zhong, WU Hu-lin .Influence of K,Na,F on Calcium Ferrite Generation During Solid phase Reaction of Sintering Process.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ronmaking(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9,16(2):243-247. (SCI收录)  7. HAO Zhi-zhong,WU Sheng-li,WANG Yi-ci, LUO Guo-ping . Acting mechanism of F,K and Na in the solid phase sintering reaction of the Baiyunobo iron o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10,17(2):137-142.(SCI收录,correspondance author)  8. 王艺慈,罗果萍,柏京波,郝志忠,邬虎林 . F、K、Na对烧结固相反应影响的研究,钢铁,2008,(7):12-15.(EI 收录)  9. 王艺慈,董方,张芳.结晶器固态渣膜形成过程及传热研究.铸造技术.2010,31(1):88-90. (中文核心期刊)  10. 王艺慈,郭俊玉,董方,等.B2O3对低氟结晶器保护渣理化性能影响的研究.特殊钢,2008,29(5):10-12(中文核心期刊)  11. 王艺慈,董方,王宝峰.BaO含量对结晶器保护渣润滑及传热行为的影响.特殊钢,2007,28(2):22-23(中文核心期刊)  出版著作  王艺慈 主编《炼铁原料》,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04.  王艺慈 主编 《烧结球团500问》,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1.  王艺慈 参编 《炼铁计算辨析》,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05
  • 张芳
  • 张芳  女,1972年2月生,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冶金工艺与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  1. 炼铁原料及高炉炼铁  白云鄂博低硅烧结矿、有害元素在高炉内行为规律等。  2. 稀土在钢中的作用机理  奖励与荣誉  1. 2011年11月获得内蒙古科技大学“构建冶金工程专业特色的探索和实践”201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2. 2010年7月获得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 包钢技术服务项目“白云鄂博铁精矿烧结基础特性与烧结工艺优化的研究”获得2009年度包钢科技进步三等奖。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冶金工程专业《炼钢设计基础》、《炼钢工艺学》,及冶金技术专业 《冶金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电炉炼钢》等专业主干课程。  研究项目  1. 科学研究  主持1项内蒙古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白云鄂博低硅烧结矿铁酸钙生成特性研究”(2009MS0702),1项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Pb、Zn在高炉内行为规律的研究”(NJ10108),1项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培育基金项目“包钢高炉铜冷却壁挂渣技术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包钢技术服务项目2项。  2. 教学研究  主持1项内蒙古科技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参加内蒙古科技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1项。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ZHANG Fang, AN Sheng-li, LUO Guo-ping, WANG Yi-ci. Effect of Basicity and Alumina-Silica Ratio on Formation of Silico-Ferrite of Calcium and Aluminum [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2, 19(4):1-5.  2. ZHANG Fang, CHEN Yuan, WANG Yi-ci. Influence of La2O3 on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free-fluoride mould flux and heat transfer of slag films [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11, 29(2): 173-177.  3. 张芳,安胜利, 罗果萍, 王艺慈. 包钢低硅烧结矿铁酸钙生成特性的影响因素[J]. 钢铁研究学报, 2012,24(2): 24-28.  4. 张芳, 张世忠, 罗果萍, 郝忠平, 王巨清. 锌在包钢高炉中行为机制[J]. 钢铁, 2011, 46(8): 8-12.  5. ZHANG Fang, AN Sheng-li, LUO Guo-ping, ZHANG Shi-zhong. Behaviors of Zinc and Lead in blast furnace of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J].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ICMSE 2011): 205-208.  6. 张芳,王艺慈,张岩.CaF2和B2O3对中碳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物理性能的影响[J]. 特殊钢, 2010,31(4): 28~30.  7. ZHANG Fang, LUO Guo-ping, WANG Yi-ci. Research on the Binding Phase Strength of Low Silicon Sinter of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9, 16(Supplement2):258~262.  8. 张芳,杨吉春,刘亚辉.稀土镧提高SS400钢力学性能作用机理研究[J].稀土, 2009,30(5): 44~48.  9. 张芳,杨吉春. 稀土元素镧对2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特殊钢,2009,30(1):63~65.  10. 张芳,杨吉春,刘亚辉.镧对SS400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6,26(6):738~743.  11. 张芳, 杨吉春, 罗果萍, 王艺慈. 探讨冶金工程专业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C]. 第十八届全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2011, (8): 24-28.  出版教材  1. 张芳 主编《钢铁冶金技术培训读本——转炉炼钢》,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07.  2. 张芳 主编《转炉炼钢500问》,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8.
  • 金永丽
  • 金永丽,女,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冶金过程模拟与优化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研究领域  1. 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高效利用  主要涉及白云鄂博多金属资源中有价元素选择分离技术  2. 冶金过程模拟与优化  主要包括转炉、中间包、结晶器、中频感应炉等冶金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冶金传输原理》、《传热学》、《冶金专业英语》及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等本科生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973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它项目2项。  代表性学术论文  · J Zengwu Zhao, Baowei Li , Ming Wen, Yongli Jin and Fushun Zh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rect reduction of Nb-bearing iron concentrate incylinder reac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11,Vols. 146-147, pp 904-910.  · Yongli JIN, ZengwuZHAO, Jieyu ZHANG. Thermodynamic studies on selective oxidation of Nb, P and C in dephosphorization of low niobium hot metal[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Vols. 652-654 pp 2543-2551  · 雷 洪,周 骏,金永丽,樊俊飞,陈芝会,赫冀成.板坯连铸机内钢液流动和夹杂物行为[J].工业加热,2011,40(1):44-46.  · 金永丽.板坯连铸结晶器水模内气泡的速度分布规律[J].铸造技术, 2010,31(7):914-917.  · 金永丽,赵增武,李保卫,雷洪.氧气顶吹转炉冶炼初期二次燃烧流场的PIV测试研究[J].冶金能源,2010,29(1):56-59.  ·  授权专利  · 李保卫,金永丽,赵增武,卢虎生. 利用低铌铁水制备铌微合金钢的方法( ZL 2011 1 0132974.1)中国发明专利.
  • 徐掌印
  • 徐掌印,男,1971年5月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冶金及其新材料的研究。  研究领域  1. 铁水预处理  主要涉及铁水预处理脱硅、提铌脱磷的工艺研制。  2. 新材料  主要包括球铁、含铌钢铁、铝基等材料的应用。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有色冶金原理》、《冶金实验基础》等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973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它合作项目2项。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Xu Zhang-yin, JIANG yin-ju.Study on the thermal fatigue resistance of ductile ir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512-515, p 2093-2096, 2012.  2. 徐掌印; 姜银举球铁铝锭模材料热疲劳性能的研究. 铸造技术, 2007,05,15。  3. 含铌铁水氧化冶炼的实验研究,; 张峰; 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03,15。  授权专利  1.姜银举;徐掌印;李佩璋;杨吉春AB5型稀土系储氢合金冶炼废渣回收利用的方法,专利号:CN101748279A, 中国发明专利.
  • 彭军
  • 彭军,男,1975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炼钢新工艺,氧离子与混合导体材料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1. 炼钢新工艺  主要涉及炼钢过程用渣系的开发、炼钢过程中夹杂物的去除和新钢种的开发。  2. 离子与混合导体及器件  主要包括离子与混合导体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调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奖励与荣誉  2009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钢铁冶金原理》、《炼钢设计原理》、《钢铁冶金概论》等本科生课程与《冶金物理化学》等研究生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企业合作项目3项。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Peng Jun, Wang Shi-jun, Dong Yuan-chi, Liu Li-xia, Zhou Yun. Computer Model on Activity of N and V in Fe-C-V-N molte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8,15(5):19~23.  2. Peng jun, Dong Yuan-chi, Liu Li-xia, A Thermodynamic calculating Model for Activity of N and B in Fe-C-B-N molten meta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2009,16(3):15-19.  3. Peng Jun, Li Songbo, Zhao Wenguang, An Shengli,et al. Study on Diffusion of Copper of SOFC Cu-based Anodes in Co-sintering with Electrolyte. Advanced Materials.  4. 彭军,王世俊,董元篪,刘丽霞,周云.Fe-C-N金属熔体作用浓度计算模型,钢铁研究学报,2008,20(4):22~24.  5. 彭军, 王世俊, 董元篪等. 新型钢包改质剂生产Q345C的应用研究.钢铁,2009,44(4):38-41.  6. 彭军, 王世俊, 董元篪等. 铁水预处理脱磷渣低氟化研究. 特殊钢,2009,30(1):54-57.  7. 彭军, 王世俊, 董元篪等. 铁水预处理脱硫过程氮含量预测. 材料与冶金学报,6(4): 255~259.  8. 彭军, 王健,郭瑞华等. Ce­2O3微粒对低碳钢夹杂和晶粒度的影响. 铸造技术,33(8):901-903.  8. 彭军, 王世俊, 董元篪等. 低氟LF精炼渣熔化特性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24(4):147 (冶金新工艺理论会会议论文集).  9. 彭军, 王世俊, 董元篪等. 低氟低钠精炼渣研究进展. 2007年全国炉外精炼学术会议论文集. 贵阳, 2007:113.  10. 王世俊,彭军,董元篪. 低氟铁水预处理脱磷渣性能研究. 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武汉: 2008:124~127.
  • 常宏涛
  • 常宏涛,女,1978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冶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1. 稀土冶金与应用  主要涉及稀土矿的提取以及稀土元素分离方法的新工艺与机理的研究。  2. 其他有色金属冶金与应用  主要涉及其他有色金属提取的新工艺与机理的研究。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有色金属冶金原理》、《有色冶金公益性》、《稀土工程设计原理》、《冶金工程概论》等本科生课程。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或参加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横向课题1项。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CHANG Hongtao (常宏涛), LI Mei (李梅), LIU Zhaogang (柳召刚)等.Study on separ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complex system[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0,(28) ,116-119(SCI收录)  [2]. CHANG Hongtao (常宏涛), LI Mei (李梅), LIU Zhaogang (柳召刚)等. Study on mass-transfer kinetics of Nd by 2-ethylhexylphosphonic acid mono-(2-ethylhexyl) ester in the presence of a complexing agent.2011,(29),642-647(EI收录)  [3] 常宏涛,吴文远,边雪,涂赣峰. P204-HCl-H_3cit体系铈镨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08,(08),1139-1142 (EI收录)  [4] 常宏涛,吴文远,涂赣峰等. P204-HCl-H_3cit体系萃取分离轻稀土的研究[J]. 稀土, 2008,(03) .18-21  [5] 常宏涛, 吴文远, 王丹, 边雪, 涂赣峰. P204-HCl-H_3cit体系分离镨钕的研究[J]. 稀有金属, 2008,(02),234-238  [6] 常宏涛,吴文远,王丹,边雪,涂赣峰. P204-HCl-H_3cit体系中镧铈分配比及分离系数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08,(02),1-5  授权专利  1. 常宏涛,李梅,张福顺,提高酸性磷型萃取剂萃取分离稀土元素效率的方法(ZL201010114026.0), 中国发明专利.  2. 吴文远, 常宏涛,边雪,一种酸性萃取剂落后萃取分离稀土元素的方法(ZL200710158855.7), 中国发明专利.
  • 富晓阳
  • 富晓阳,男,1972年9月生,在读博士,副教授,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系教师,主要从事新型耐热钢和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开发,稀土耐热钢的组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1. 新型耐热钢和高温合金材料  主要涉及火电用钢,新型LF9镍基高温合金的研制  2. 稀土耐热钢  主要包括稀土对耐热钢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调控  奖励与荣誉  校优秀辅导员(班主任)三次  校优秀共产党员2008.7  校迎评促建教师先进个人2008.12  自治区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2009.5  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2010.12  校社团优秀指导教师2010.12  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011.1  讲授课程  先后讲授《冶金概论》、《连续铸钢》、《计算机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等本科生课程与高职课程,指导生产实习与工程教育。  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参加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它合作项目3项,主持校内创新基金1项。  代表性学术论文  1.富晓阳,程世长,刘正东,王宝峰,王立民,,钛对LF9镍基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7.02, 46-49.  2. 富晓阳,王宝峰,程世长,刘正东,改型In718镍基合金析出相的热力学模拟计算[J].内蒙古科技大学报, 2009.02, 88-90.  3. 富晓阳,任慧平,程世长,刘正东,铌对新型镍基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特殊钢, 2011.02,54-56.  4. 富晓阳,任慧平,程世长,刘正东,LF9镍基合金析出相的热力学模拟计算[J].铸造技术, 32(9) (2011) 1248-1251.  5. 富晓阳,连续铸钢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7号邮编 014010
  • 电话:
    %u0030%u0034%u0037%u0032-%u0035%u0039%u0035%u0031%u0035%u0030%u0037/%u0035%u0039%u0035%u0034%u0033%u0037%u0030(传真)
  • 邮编:
    014010
相关推荐
重庆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大学师资怎么样 宁夏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藏藏医学院师资好不好,西藏藏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云南艺术学院师资好不好,云南艺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四川美术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