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包头大学

[切换城市]
包头站> 包头教育> 包头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

内蒙古科技大学

英文名: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 简称:“内科大”,“IMUST” 所在地:包头 院校代码:10127 类型:综合类

省属重点大学卓越计划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 内蒙古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内蒙古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共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教师中,正高级职称204人,副高级职称516人,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者占80%以上。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0人、自治区教坛新秀4人、自治区教学团队11个;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乌兰夫基金奖获得者、内蒙古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人才等88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李梅、李保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梅中组部“千人计划”:王亚雄自治区教学名师:刘宗昌、张璞、张雪峰、武文斐、蔡禄、石琳、罗果萍、崔桂梅、杨吉春、赵根田

  • 杜永胜
  • 姓 名 杜永胜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77.4.10  最高学位/学历 硕士  职 称讲师  职 务无  联系方式  E-maildys1111@imust.cn  个人主页无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97.9-2001.7 内蒙古大学物理系, 理学学士  2002.9-2005.7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 工学硕士  l 个人简历  2001.7-2002.9 内蒙古科技大学理学院,助教。  2005.7-今 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  l 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电磁场与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l 科研项目  1、 负责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项目: 电磁搅拌作用下铝硅合金组织演变过程的研究(编号:KJ200618)  2、 教改项目《固体物理教学方法改革》(2008-2009年,JY2008033)  3、 参与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铝硅合金电磁成型过程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编号:20050802)  l 获奖和荣誉  1、 获2008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青年教师优秀论文二等奖;  2、 获2008年内蒙古科技大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3、 获内蒙古科技大学2005-2006学年度校级优秀辅导员;  4、 获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5、 2005年硕士论文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l 代表性论著  1. Du Yongsheng , Zhang Xuefeng , Yu Dunbo , Yan Hui.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a0.7Sr0.3MnO3 Films Deposited on LaAlO3 (100), (110) and (111) Substrates. Journal of rare earth. 2006, 24:560-563.  2. Y.S. Du, B. Wang, T. Li, D.B. Yu, H. Yan. Effects of annealing procedures on the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epitaxial La0.7Sr0.3MnO3 films. J. Magn. Magn. Mater. 2006,297:88-92.  3. DU Yong-sheng, ZHANG Hong-xia, ZHANG Xue-feng, Liu Yong-zhuang, CHEN Shi-ming,Effect of magnetic suspension force in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on microstructure of Al-Si alloy,2008中美材料研讨会,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待发表.  4. 杜永胜,张雪峰,于敦波,李彤,严辉. 氧气氛退火对La0.7Sr0.3MnO3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低温物理学报. 2006,28(4):343-347.  5. 杜永胜,张雪峰, 张红霞,不同生长方向的La0.7Sr0.3MnO3薄膜结构及性能研究. 低温物理学报.2007,29(3):215-217.  6. 杜永胜,张红霞,陈华,张雪峰,刘官元.中频电磁搅拌对铝硅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 稀有金属,2007,31:45-48..  7. 杜永胜,张红霞,张雪峰.中频电磁搅拌下合金熔体所受Lorentz力的计算及实验研究,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26(03):215-218.  8. 杜永胜, 王波, 许仕龙, 李彤, 于敦波, 张深根, 严辉. Si衬底上SrMnO3缓冲层对La0.8Sr0.2MnO3薄膜择优取向生长的影响. 稀有金属. 2004, 28(6):963-966  9. Yu Dunbo, Ying Qiming, Zhang Guocheng, Li Tong, Du Yongsheng, Wang Bo, Yan Hui. Anomalous magnetic behavior in phase-separated La0.5Sr0.5MnO3+δ films.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4,22(suppl.1):63-65  10. 杜永胜, 王波, 于敦波, 许仕龙, 李彤, 张深根, 严辉. Si衬底上La0.8Sr0.2MnO3/SrMnO3双层结构研究.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2004, 第35卷(增刊):620-623  11. 于敦波, 丰家峰, 杜永胜, 韩秀峰, 严辉, 应启明, 张国成. La1-xSrxMnO3先进材料的复合制备及微加工研究. 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获“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12. Yu Dunbo, Du Yongsheng, Zhang Guocheng, Yan Hui. Micro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100), (110) and (111)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films. 2004国际稀土研究与应用研讨会(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re Eart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13. 于敦波, 张深根, 应启明, 张国成, 杜永胜, 许仕龙, 李彤, 王波, 严辉. La0.5Sr0.5MnO3+δ薄膜中类交换偏置现象的研究. 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  14. D.B. Yu, S.G. Zhang, Q.M. Ying, G.C. Zhang, S.L. Xu, Y.S. Du, X.D. Yang, M.K. Zhu, H. Yan. Advance in Manganites Trilayer Junctions. The 7th Korea-China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Jeju, Korea (2003)  15. 张红霞、郑丽霞、杜永胜,Benney方程的势对称和不变解,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8, Vol.6,No.3,219-222.  16. 张红霞、杜永胜,电动力学中的直观形象化教学研究,科技信息,2008,15期,343-344.  l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固体物理》、《固体理论》(研究生课程)、《流体力学》、《电磁场与波》、《大学物理》、《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等课程。
  • 董大明
  • 姓 名 董大明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56.11.12  最高学位/学历 学士/本科  职 称 正高级工程师  E-mail ddm56@126.com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80.9-1983.7 内蒙古电视大学 电子专业  1978.3-1980.3 包头钢铁学院 师资物理  l 个人简历  1980.3-1987.3 包头钢铁学院基础部大学物理实验室,工程师  1987.5-1990.9 包头钢铁学院基础部办公室,主 任  1990.9-1997.6 包头钢铁学院基础部大学物理实验室,工程师  1997.6-2005.9 包头钢铁学院基础部大学物理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2005.9-今 内蒙古科技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  l 科研方向  光学材料及冶金自动化检测  l 科研项目  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申报自治区精品课一项,主持校内教改项目一项,主要参与国家、自治区科技推广项目若干,主要参与国内大型企业首钢、包钢、太钢等横向课题二十多项。  l 获奖和荣誉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及冶金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校级科技进步奖、教学优秀奖若干。  l 代表性论著及专利  1、以第一作者在《光学学报》、《光电子·激光》、《冶金自动化》、《大学物理实验》、《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IEEE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以主要作者在《光电子·激光》、《炼铁》、《冶金自动化》、《大学物理》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五篇被EI收录。  2、作为主持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项;发明专利公开、公证一项;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项。  3、作为主编,联系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一部;作为主要参加人,出版二十一世纪教材一部。  l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大学物理实验必修课、设计性实验公选课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 季祥
  • 姓 名 季 祥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78.4  最高学位/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副 教 授 (微生物学硕导)  职 务副院长  联系方式0472-5951554  E-mailjixiang@imust.cn  个人主页无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96.9-2000.7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 学士  2005.9―2009.6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硕士  2011.9―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  l 个人简历  2000.7―至今 内蒙古科技大学工作  2001.5―2003.7 学院团总支书记  2007.9―2009.4 学院院长助理  2002.1―2012.12 生物工程系主任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主任  2012.12—至今 内蒙古科技大学 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副院长  l 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研究,具体研究方向涉及生物柴油的生物法和化学法合成工艺技术研究、产业化应用研究和生物柴油原料研究。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固定化脂肪酶法和固定化全细胞法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的研究;固体酸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甘油酯化、酯交换两步法合成生物柴油研究,两步法合成工艺1万吨装置中试研究;生物柴油原料产油微藻的筛选研究,生长条件的优化研究,藻种含油量影响因素研究,藻类光反应器研究,20M3半开放半封闭光反应器中试生产工艺研究;包头地区地沟油性质研究,地沟油在生物柴油、制皂和饲料油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在生物质能源研究领域主持各级教科研项目8项,第一参加人参加科研项目6项,近年发表论文47篇,第一作者或通讯责任作者发表论文37篇,其中收录论文7篇,核心论文10篇;主持教学研究项目3项,第一参加人参加教研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  l 科研项目  1、教育部春晖计划,微藻中各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研究,2009.7-2011.7(Z2009-1-01057)季祥主持。  2、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高含油微藻的筛选及藻油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2010—2012,(2010MS0521),季祥主持。  3、内蒙古科技大学基金项目,高含油微藻的筛选及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2010.1-2012.1(2009NC061),季祥主持。  4、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培育基金,微藻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中试研究,2012.1—2014.1(PY—201117),季祥主持  5、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与人类遗传病相关的(CCTG)n.(CAGG)n重复序列的分子克隆,2005.1—2007.12,(KJ200614),季祥主持。  6、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教改)研究,重点项目,“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产学研合作教育多元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1—2015.1,(JY2012006)。季祥主持。  7、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研究,重点项目,“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 2009.10—2011.11,(JY2009014)。季祥主持。  8、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加强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2007年度。(2007.10—2008.10),(JY2007049),季祥主持。  9、天津市海洋局,海洋微藻能源规模化培养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2012.1-2015.12,季祥主要参加。  10、内蒙古自治区重大基础研究开放课题,富油微藻综合利用工艺集成,2012.4—2015.4,(季祥第一参加人)  11、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秸秆化学法合成乙醇基燃料的产业化”,(季祥第一参加人)(NJzy08233)2009.1-2010.12.  12、包头市科技攻关项目,生物法制备燃料乙醇, (季祥第一参加人)(2008y1002-2)2008.1-2009.12  13、教育部春晖计划,秸秆制备燃料乙醇的研究,(季祥第一参加人)(Z2007-1-01020)2008.7-2010.7  14、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培育基金,高油微藻的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PY-201021),2010.10—2012.10,(季祥第一参加人)  l 获奖和荣誉  2005.9.10 获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一届(2004-2005年度)“教学新秀奖”  2006.7.1 获内蒙古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7.1 获内蒙古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8.9.10 获内蒙古科技大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9.9.10 获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二届(2008-2009年度)“教学优秀奖”  2011.7.1 获内蒙古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l 代表性论著  1、Xiang Ji,Shaomin Zhang,Lu Cai,A Two-Step Heterogeneous Catalyzed Proces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512-515, p330-333, 2012,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II,(EI)  2、Ji Xiang, Zhang Zhihui,Cai Lu,Culture of Chlorella spp and Optimization of Growth Condition,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ISSN: 1660-9336)(EI)  3、 Cai Lu, Ji Xiang*, Studies on the Isolation of Lipase-producing Strain and Immobilized Condition, 2010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 2010-Proceedings,(EI)  4、 Ji Xiang, Zhangzhihui, Cailu,Technology of Producting Biodiesel from Spent Bleaching Earth,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10(PEEC 2010), Scientific Reseach Publishing,USA 2010 2010.9.11,P231-233,(ISTP)  5、Xiang JI, Zhihui ZHANG, Lu CAI,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 for Lipase-Producing Bacterium, World Bioenergy Symposium(WBS'2010),Tsinghua University &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6、Xiang JI, Jinrong WANG, Lu CAI, Stress of nutrients deficiency on the growth of the oil-rich Navicula sp. and its oil accumulation, World Bioenergy Symposium(WBS'2010),Tsinghua University &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7、Jixiang,wangjinrong,cailu,Stress of Fe3+,Cd2+and Citric acid deficiency on growth and lipid accumulation in oil-rich Navicula sp,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EI)  8、JI Xiang, zhang Shaomin, CAI Lu,Technical Progress on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Waste Oils in China, 第三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大会论文集,2011.10,中国北京,中国能源学会主办,(ISTP)  9、季祥,王金荣,蔡禄,营养盐胁迫对富油舟形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研究,2010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论文集,2010.12,中国北京,中国能源学会主办,P920-922。(ISTP)  10、季祥,张少敏,蔡禄,地沟油脱胶工艺条件优化,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11):112-115. (核心)  11、季祥,刘海英,蔡禄,葵花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条件研究,湖北农业科学,2011第50卷第1期,2011.1,P150-152(核心)  12、季祥,王金荣,蔡禄,铁、镉胁迫对富油舟形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水产科技情报,2011第38卷第5期,总第272期,2011.10.1,P249-251。(核心)  13、季祥,张智慧,蔡禄,脂肪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的优化,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8期,2011.11.09,P72-73(核心)  14、季祥,王金荣,蔡禄,富油斜生栅藻异养培养条件的优化,渔业现代化,2011年第5期,总第214期(第38卷),2011.10.20,P1-6(核心)  15、季祥,王金荣,丁潇,蔡禄,一株斜生栅藻的筛选及生长条件的优化,水产科技情报,2010第37卷第6期,2010.12.10,P265-268。(核心)  16、季祥,蔡禄,鉴别食用油脂中地沟油的方法探讨,粮油加工,2010年第11期, 2010.11.28 ,P32-34。(核心)。  17、季祥,王金荣,丁潇,蔡禄,5种营养盐对富油舟形藻生长的影响,水产科学,第29卷,第11期,2010.11.25,P666-668(核心)  18、季祥,焦建龙,蔡禄,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固定化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第28卷1期,2010.2.15,P33-35(核心)  19、季祥,张智慧,张雪艳,蔡禄,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34期,第37卷,2009.12.1,P16763-16764(核心)  20、季祥,张少敏,蔡禄,地沟油脱色工艺条件优化,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012.6,31(2):P185-188。  21、季祥,蔡禄,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和鉴定,天津化工,2010年第1期,第24卷,2010.1.30,P34-35.  22、袁亚鹏 季祥*,有机垃圾厌氧发酵沼气概述,科技资讯,2011第27期,2011.9.23,p37-38  23、季祥,白立志,王勇,蔡禄,产脂肪酶细菌的筛选和酶活力研究方法的探讨,天津化工,2008.1.30,P9。  24、季祥,蔡禄,王勇,白立志,产脂肪酶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007.12,P359-361。  25、季祥,蔡禄 高效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第25卷,第4期,P368。  26、季祥,孟建宇,内蒙古盐湖卤虫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6 , P16-17  27、季祥,王金荣,赵秀娟,蔡禄,包头昆都仑水库栅藻的筛选及其生长条件的优化,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8.6—2010.8.8,2010年8月,太原,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山西大学承办。  28、季祥,张智慧,张雪艳,蔡禄,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生物质能源行业发展与生物炼制技术研讨会,2009年8月,青岛,中华环保联合会 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  29、季祥,焦建龙,蔡禄,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固定化的研究,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9月,郑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  30、季祥,朱玉珍,蔡禄,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和鉴定,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9月,郑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  31、季祥,赵秀娟,赵宏宇,蔡禄,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的探讨,科技资讯,2011第7期,2011.3.3,p167-168(ISSN: 1672-3791,CN 11-5042/N)  32、季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第1期,2009.1.15,第35卷,P73。  33、季祥,蔡禄,赵宏宇,白云,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1月,第21期,P288。  34、季祥,赵秀娟,石春芳,巩东辉,关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进的探讨,科技信息,2007年10月5日,第28期,P319。  35、季祥,赵秀娟,巩东辉,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7.1,总第5卷,第1期,P19。  36、季祥,赵秀娟,赵宏宇,姜志艳,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12,第22卷,增刊,P64-65。  37、季祥,赵秀娟,蔡禄,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探讨,会议。Suggestion about strengthening graduation thesis work,ICIECS  38、王蕾,王万贵,季祥,蔡禄,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造纸原料中纤维素含量及Kappa值的影响,纸和造纸,2011年第30卷第1期,2011.1,P63-68.  39、王蕾,王万贵,蔡禄,季祥,果胶酶在制浆中的应用,天津造纸,2011年第33卷第1期,2011.3,p20-23.  40、马勇,季祥,蔡禄,2 种测定产油酵母菌生长曲线方法的比较,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02-8203.  41、张应龙,季祥,蔡禄,代谢木糖产乙醇酵母菌株的筛选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18) : 10733 - 10734  42、石春芳,季祥,吴小珍,油烟污染物降解菌分离·降解特性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10, (03) :1390-1391  43、巩东辉,乔辰,王志忠,杨学文,季祥,温度胁迫下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与引进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 年9 月,第25 卷第3 期,P257-260  44、石春芳,赵秀娟,季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选育及鉴定,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第25卷,第4期,P375。  45、石春芳,赵秀娟,季祥,一株产胞外絮凝剂微生物的研究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1月,第38卷第1期,P64-67,(核心)  46、巩东辉,乔辰,李春霞,季祥,姜东成,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对三种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 年3 月,第26 卷第1 期,P67-69.  47、马力通,季祥,蔡禄等,宁夏汉族人群MBL基因54位点多态性研究,陕西医学杂志,(中文核心),2007年5月第36卷第5期,P611。  l 教学情况  主讲硕士生专业课程《高级生物化学》,主讲本科生《生物化学》、《生命科学概论》、《药理学》、《代谢控制与发酵》和《生物技术导论》等理论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 侯小娟
  • 姓 名 侯小娟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 1974.02  最高学位/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讲师 (凝聚态物理)  职 务教师  联系方式0472-5951555  E-mailxjhmaida@163.com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95.9-1999.7 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 物理教学学士  1999.9-2002.7 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学习, 凝聚态物理学硕士  2005.9-至今 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学习, 理论物理学在读博士  l 个人简历  1995.9-1999.7 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 物理教学学士  1999.9-2002.7 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学习, 凝聚态物理学硕士  2002.07-2003.11 包头钢铁学院数理系  2003.11-2009.2 内蒙古科技大学理学院  2009.2-至今 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l 科研方向  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是层状磁性材料中的自旋波。  l 科研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海森伯铁磁链中的自旋波”(200711020115)2007.7-2009.12 (主持)  l 获奖和荣誉  无  l 发表论文  [1]侯小娟,云国宏,周文平.两层对称铁磁薄膜中的自旋波本征模[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4):411~415.  [2] 侯小娟,云国宏.两层A~B铁磁耦合薄膜中的自旋波色散关系[J]。低温物理学报,2005,27(2):116~122.  [3]王利霞,周文平,侯小娟.两层对称薄膜中的自旋波存在条件与各向异性[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3):274~279.  [4]侯小娟,云国宏.两层对称铁磁薄膜中的自旋波共振谱[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1):25~28.  [5]侯小娟,云国宏.表面各项异性对自旋波本征模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101~105.  [6]侯小娟,云国宏.A-B两层铁磁耦合薄膜中的自旋波共振谱[J].材料研究学报,2007,21(4):389~394.  l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力学》、《大学物理》、《群论》和《高等量子力学》
  • 刘佳
  • 姓 名 刘佳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 1981.02  最高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副教授  E-mailjialiu@imust.cn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99.09 - 2003.07 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系学习,物理学学士  2003.09 - 2006.07 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系学习,理论物理专业硕士  2006.09 - 2009.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系学习,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  l 个人简历  2008.09 - 2009.09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联合培养  2010.04 - 今 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l 科研方向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半导体微结构中极化子性质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量子信息处理方面的科学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固态体系中纠缠态的特性研究,纠缠态作为信道噪音过大的理论机理及澄清动力学相和几何相在抵抗外加场涨落或者变化时候存在的争论。  l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固态量子信息处理中的位相、逻辑门、和纠错探讨(10874013),2009.01-2011.12 (参加)  l 获奖和荣誉  l 代表性论著  1. Jia Liu, Ping Xu, Zi-Yu Chen, Jacques Tabuteau.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ast and slow axis of the mica plate with interference spectroscopy of the white light (Submitted)  2. Jia Liu, Ping Xu, Zi-Yu Chen, Jacques Tabuteau. The application of nomorgraph in the imaging analysis of the thin lens and spherical mirror. Accepted by College Physics  3. Jia Liu, Guofeng Zhang, Ziyu Chen, Quantum information transfer in a two-parallel spin-chain channel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eff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 2010, 24, 10:1279-1288. (SCI)  4. Jia Liu, Guofeng Zhang, Ziyu Chen,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 on the SWAP operation in Heisenberg XXZ model, Physica B: Condensed Matter, 2009, 404: 1116-1118. (SCI)  5. Jia Liu, Ziyu Chen, Shenping Bu, Guofeng Zhang, Entanglement for a bimodal cavity field interacting with a two-level atom, Communication Theory Physics, 2009, 52, 1:133-136. (SCI)  6. Jia Liu, Ziyu Chen, Guofeng Zhang, The quantum state transfer via a two-spin Heisenberg XXZ spin model, Physics Letter A, 2008, 372: 2830-2833. (SCI)  7. Jia Liu, Ziyu Chen, Spin splitting of the bound polaron's ground state binding energy induced by the Rashba Spin-obit interaction under th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fiel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08, 22: 1923-1932. (SCI)  8. Shenping Bu, Guofeng Zhang, Jia liu, Ziyu Chen, Berry phase in a two-atom Jaynes-Cunnings model with Kerr medium. Physica sc ripta, 2008, 78, 065008. (SCI)  9. Guofeng Zhang, Jia Liu, Entanglement in a generalized JC model, Chinese Physics, 2007, 16: 1-06. (SCI)  10. Jia Liu, Ziyu Chen, Shufeng Huo, Jingling Xiao, Properties of a bound polaron under a perpendicular magnetic field, Communication Theory Physics, 2007, 48: 930 - 934. (SCI)  11. Jia Liu, Jinglin Xiao, Bound polaron in a polar semiconductor heterojunction in static electric fiel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06, 19: 2359-2368. (SCI)  12. Jia Liu, Jinglin Xiao, Zero-magnetic-field spin splitting of the polaron’s ground state energy induced by the Rashba spin-orbit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of Theoretical Physics, 2006, 46: 761-765. (SCI)  l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电动力学》、《大学物理》和《电磁学》等课程。
  • 石春芳
  • 姓 名 石春芳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 1978.2  最高学位/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讲师  E-mailchunfang@imust.cn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96.9-2000.7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科系本科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2.9-2005.7 内蒙古大学动物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l 个人简历  2000.07-2005.7 助教,包头钢铁学院生化学院  2005.7-今 讲师,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l 科研方向  研究方向: 环境生物技术 生态学  l 科研项目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内基金1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项。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内基金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主持人),2005.1-2007.12  l 获奖和荣誉  l 代表性论著  1. 石春芳,赵秀娟,季祥,李雅丽,王芳.一株产胞外絮凝剂微生物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1):64-67.  2. 石春芳,赵秀娟,季祥,李雅丽,杨荣.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选育及鉴定[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25(4):375-377.  3. 石春芳.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应用前景. [J]科技资讯.2006,33:13  4. 石春芳,曹菊梅.复合微生物絮凝剂与复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2(6A):148-150  5. 石春芳,赵秀娟,胡继文.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已录用2009年发表)  6. 石春芳,杨贵生,赵明华,李新,张利存,李秀梅.呼和浩特市市区春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2):197-201  7.石春芳,杨贵生.呼和浩特市鸟类种的新记录——珠颈斑鸠[J].动物学研究,2006,27(6):656  8.杨贵生,邢莲莲,张琳娜,石春芳.查干诺尔湿地的鸟类区系组成及其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6):671-676  9. 石春芳,杨贵生.城市中不同生境下鸟类群落特征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20(2):25-27  l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过《免疫学》、《水污染处理技术》、《工业生物学》、《生物信息检索课》等课程。主持校内教学改革项目1项。
  • 郭江波
  • 姓 名 郭江波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76.09  最高学位/学历 博士/博士后  职 称副教授  职 务  联系方式  E-mailmedicago001@yahoo.com.cn  个人主页无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96.9-2000.7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 理学学士  2000.9-2003.7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生院, 草地生态学硕士  2003.9-2007.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物学理学博士  2007.10-2010.9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系, 植物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后  l 个人简历  2010.9-2011.5 内蒙古科技大学 讲师  2011.5-现在 内蒙古科技大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l 科研方向  重金属环境污染物的植物修复分子机制研究及其应用;  l 科研项目  1. 博士后基金,二等(项目号:2007660346,3万元),植物非寄主抗性相关基因鉴定及其功能分析,主持人,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经费来源:国家博管办,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棉花雄性不育基因构建及转基因植物检测(项目号:20091820952,总经费110万元),主持人,2008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经费来源:科技部,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3.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蛋白质翻译因子与植物病毒运动蛋白的互作及其在植物病毒侵染中的作用(项目号:20101301469,20万),主持人,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4.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噬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过程中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项目号:NJZZ11139,5万),主持人,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经费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依托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5. 内蒙古自然基金,蛋白质翻译水平调控植物生物量大小的分子机制(项目号: 2011BS0506,4万),主持人,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经费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依托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l 获奖和荣誉  2010-2011年度校级优秀班主任。  l 代表性论著  1. Jiangbo Guo, Wenzhong Xu, Mi Ma. The assembly of metals chelation by thiols and vacuolar compartmentalization conferred increased tolerance to and accumulation of cadmium and arsenic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doi:10.1016/j.jhazmat.2011.11.008 (SCI收录,影响因子3.723).  2. Jiangbo Guo, Xiaojing Dai, Wenzhong Xu and Mi Ma. Overexpressing GSH1 and AsPCS1 simultaneously increases the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cadmium and arsenic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Chemosphere, 2008, 72 (7): 1020-1026(SCI收录,影响因子3.253).  3. Jiangchuan Li*, Jiangbo Guo*, Wenzhong Xu and Mi Ma. RNAi-mediated silencing of Phytochelatin Synthase Gene Reduce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Rice Seed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7, 49(7):1032-1037 (*共同第一作者)( SCI收录,影响因子1.395).  4. Jiangchuan Li, Jiangbo Guo, Wenzhong Xu and Mi Ma. Enhanced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Transgenic Tobacco Expressing the Phytochelatin Synthase Gene of Cynodon dactylon L.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6, 48(8):928-937 (SCI收录,影响因子1.395).  5. Haiyan Zhang, Wenzhong Xu, Jiangbo Guo, Zhenyan He, Mi Ma. Coordinated responses of phytochelatins and metallothioneins to heavy metals in garlic seedlings. Plant Science, 2005, 169: 1059-1065( SCI收录,影响因子2.05).  6. 郭江波,赵来喜。中国苜蓿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中国草地,2004,26(1): 9~13,27 (中文核心期刊) 。  7. 辛翠花,郭江波。马铃薯Desiree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中国蔬菜,2011(6):15-21。  l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过《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制药基础》、《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等课程。参编省部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物技术》1部(2011年4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 辛翠花
  • 姓 名 辛翠花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 1977.11.23  最高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E-mail medicago002@yahoo.com.cn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97.9-2001.7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学习, 农学学士  2001.9-2004.7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学习, 农学硕士  2004.9-2008.6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学习, 农学博士  l 个人简历  2008.06-2010.4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保与质检室,室主任。  2010.5-今 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l 科研方向  从事植物(主要为马铃薯)抗逆分子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研究。  l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建抗病基因近等混合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 (项目号:31260344,总经费:57万),2013.1-2016.12 (主持)。  2.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NA甲基化在马铃薯响应低温胁迫反应中的作用” (项目号:2012MS0301,总经费:5万),2012.6-2015.6 (主持)。  3.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项目“马铃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及抗病种质创新研究” (项目号:鲁科农社字[2008] 167号,总经费:15万),2008.11-2011.11 (主持)。  4. 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DNA甲基化在马铃薯抗低温反应中的作用” (项目号:81111727,总经费:2万),2012.01-2014.12 (主持)。  5.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噬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过程中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 (项目号:NJZZ11139),第一参与人。  6. 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蛋白翻译水平调控植物生物量大小的分子机制” (项目号:2011BS0506),第一参与人。  7.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顿顶节旋藻对低温、强光的响应及机理研究”(项目号:  2011MS0306),第一参与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几个农艺性状定位” (项目号:30270921),(主要参与与完成人)  9. 973项目“农作物重大病害成灾的机理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子课题-“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无标记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项目号:2006cb101907),2006.1-2009.1 (主要参与人与完成人)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克隆和利用” (项目号:30671319),2007.1-2009.12(主要参与人)  l 获奖和荣誉  l 代表性论著  1. Cuihua Xin, Na Li, Jiangbo Guo. Potato late blight control using R-gene polyculture by GMO. Energy Procedia, 2012, (16):1925-1929. (SCI收录)  2. 辛翠花,蔡禄,肖欢欢,何炎红,李娜,郭江波. 晚疫病菌侵染对马铃薯水杨酸、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2013(已接收). (核心期刊)  3. Cuihua Xin, Jiangbo Guo. An Efficient Marker-free Vector for Clean Gene Transfer into Plant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2,11(16):3751-3757. (SCI收录)  4. 辛翠花,郭江波. 接种晚疫病菌对马铃薯茉莉酸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16) :152-157.(核心期刊)  5. 辛翠花,蔡禄,肖欢欢,李娜,郭江波. 低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22) :19-21. (核心期刊)  6. Cuihua Xin, Rong Chai, Jiangbo Guo. Progress and functions of autophagy in plant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Intelligence (ICMI 2011) , 2011, 3:570-576. (SCI收录)  7. Cuihua Xin, Jiangbo Guo. Ro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environment by transgenic plant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2011, ol 4:224-227. (EI收录)  8. 辛翠花,郭江波,刘杰,黄三文,屈冬玉. 马铃薯Desiree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中国蔬菜, 2011(6):15-21.(核心期刊)  9. 辛翠花,黄三文,郭江波,刘杰、冷小云,屈冬玉. 加工型马铃薯品种Shepody的农杆菌转化体系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21):87-92.(核心期刊)  10. 辛翠花, 李颖,刘庆昌,黄三文,屈冬玉. 转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材料的获得及其抗病性机制初探.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2):143-150.(核心期刊)  11. 辛翠花,刘庆昌, 黄三文,屈冬玉. 无择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园艺学报, 2008, 35(5):701-706.(核心期刊)  12. 辛翠花, 黄三文,屈冬玉. 通过基因工程构建无标记田间近等抗病基因混合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2006年中国马铃薯年会交流论文,2006,长沙  13. 徐建飞,辛翠花, 黄三文, 屈冬玉. 利用田间近等基因混合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4):8-13.(核心期刊)  14. 辛翠花,朱美云,吴俊, 张开春,姜立杰,周晓航,张晓明. 利用AFLP对桃遗传连锁图的加密及比较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14(3):387-390.(核心期刊)  15. 吴俊,束怀瑞,张开春,姜立杰,周晓航,辛翠花. 桃[Pruns persica (L.) Batsch]分子连锁图的构建与分析.园艺学报,2004,31(5): 593-597.(核心期刊)  l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当代生物技术概论》、《生命科学概论》等课程,每年知道2-4名本科生毕业论文。  主编《植物生物技术》教材(省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标准书号978-7-5601-7109-8),48万字。
  • 崔向军
  • 姓 名 崔向军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71.12  最高学位/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讲师  联系方式13848230841  E-mailcuixj@imust.cn  l 学习及教育背景  1991.9-1995.7 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学习, 植物学学士  1999.9-2003.7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习,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  2007.9- 内蒙古大学理工学院学习, 生物物理学在读博士  l 个人简历  1995.09-2002.5 工程师,包钢三峰稀土公司  2002.6- 讲师,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化学院生物与工程系  l 科研方向  从事生物信息学  l 科研项目  1.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致癌基因的柔性和密码子使用偏向性的关联分析”(200701121102)(主持)  2.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基金,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及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NJ02116) 2003.9-2005.9 (参加)  l 获奖和荣誉  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l 代表性论著  1.崔向军 蔡禄,蛋白质-DNA复合物晶体结构数据的高斯分布检验,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26(2),161-164  2.崔向军 蔡禄,DNA局域结构参数的统计分析,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 Vol.24, No.2,179-184  3.蔡禄 陈斯云 崔向军,DNA结构的统计力学模型,第10届全国生物物理大会,p93,青岛  l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过《现代生物学》、《生物统计学》、《酶工程》、《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工业微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与健康》等课程。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7号邮编 014010
  • 电话:
    %u0030%u0034%u0037%u0032-%u0035%u0039%u0035%u0031%u0035%u0030%u0037/%u0035%u0039%u0035%u0034%u0033%u0037%u0030(传真)
  • 邮编:
    014010
相关推荐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喀什大学师资好不好,喀什大学师资怎么样 昆明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塔里木大学师资好不好,塔里木大学师资怎么样 成都体育学院师资好不好,成都体育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